我经历的鲍勃·迪伦(Bob Dylan):书、演唱会、展览

2016年10月13日,鲍勃·迪伦(Bob Dylan)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对一位歌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示很惊讶,那是他们根本不知道Bob Dylan和他对美国乃至世界诗坛和歌坛所作的贡献,甚至根本没有听过他的歌。

这位在全球办过超过2500场演唱会的75岁歌手,只在2011年来到过中国大陆,当时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演出。不出所料,座位没有坐满,而且外国人占了很大的比例,乐评人王小峰说当时现场中国的歌迷大约也就3000人。王小峰有一本很有趣的小说名字叫《沿着瞭望塔》就是取自Bob Dylan的同名歌曲。

img_8763_%e5%89%af%e6%9c%ac

现场不让带长焦镜头,我蒙混过关带了进来。

img_8727_%e5%89%af%e6%9c%ac

这位歌迷说Bob Dylan去哪里演出,她就去哪里。她在求票。当时黄牛党在打折卖他的门票。

他的歌对我像是精神鸦片,我在北大五四体育场跑步时,大部分时间是听他的专辑,最爱的是《Blonde on Blonde》。

关于他的书很多,但是中文书并不多。最有名的是《Chronicles》,中文版第一次引进时取名《像一块滚石》,取自他的一首代表作。去年,河南大学出版社重新出版,还是请原译者翻译,名字直译为《编年史》。我要特别说一下译者,两位译者之一吴宏凯女士是我的高中同学,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出版人,她是我们班第一位博士。她在《像一块滚石》出版后曾经和我说过翻译得不够好。还好,《编年史》应该能弥补她对此的缺憾吧。

1131710945
最新版对Bob Dylan的介绍中,提到他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64050569

我手头正好还有关于他的另外一本引进的中文书《放任自流的时光》,书名演绎自他的一首代表作《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她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女友Suze Rotolo写和他在1960年代的美好时光。我还专门又买了一本英文原版。有意思的是,中文版和原版封面看似是一张,其实不然。

关于他在1960年代的影响,我不做过多介绍了,那是美国民权高涨时期。连最近Woody Allen的新剧《Crisis in Six Scenes》也是放在1960年代来进行。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是一个代表,虽然这个词的翻译我并不认可。在美国旧金山最有代表性的城市之光书店里有几张照片是关于Bob Dylan的。

img_0234_%e5%89%af%e6%9c%ac
他与金斯堡的合影

我在今年夏天去以色列时,非常偶然地在特拉维夫大学的大流散博物馆看到了Bob Dylan的展览。我在这个不大的展览中几乎把所有的展板和实物照了个遍,一共在里面呆了三个小时。

img_4994_%e5%89%af%e6%9c%ac

展览名字取自他的同名歌曲。

img_5016

招牌的吉他和毡帽

img_5008_%e5%89%af%e6%9c%ac

这里可以听到他的所有歌曲

img_5017

民谣天后Baez,也是他曾经的恋人。Baez还曾经和乔布斯有段恋情,据说因为乔布斯太爱Bob Dylan,所以喜欢上他的前任。Baez可不是因为Bob Dylan而被熟知,她的歌请大家也听听吧,比Bob Dylan成名更早。

img_5037

他曾经出版过绘本。

img_5072

展览一角

img_5069

展览一角

img_5027

他皈依基督教

img_5028

可是他是一位犹太人,出生在美国的东欧犹太家庭。很有意思的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卡夫卡、电影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和歌手Bob Dylan都是血统上的犹太人,却不是犹太信徒。还有一种说法,后来Bob Dylan皈依了犹太教。

img_5062

《答案飘在风里》的手稿

img_5051

他的演唱会不允许近距离拍照,但有一个人多次偷拍成功,通过墙上的小洞可以看到世界各地演出时偷拍的照片。

img_5175

img_5187

所有的专辑都有展示。

关于他的介绍这两天已经铺天盖地了。我就简单回忆一下我作为他的歌迷的一点经历。祝贺他。

与各位书友交流与图书有关的照片,请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bookimages。

图有其表的伊朗摄影展在北大图书馆开幕

感谢北京大学工会的老师为我举办了伊朗摄影展。这是我去年夏天前往伊朗旅行时拍摄的照片展览,地点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展览厅,时间是2016年4月18-23日,欢迎大家捧场。

18日,开幕式上,伊朗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阿勒马什叶先生、副参赞汉尼·阿德勒先生莅临并致辞。北大图书馆和信息管理系的几位领导和馆系两边的一些同事也都前来参加开幕式,让我很感动。

IMG_9009_副本

IMG_9019_副本
还特意设计了一个我赠送给北大图书馆一张照片的环节,这张和读书有关的照片是我很喜欢的。

IMG_9080_副本
我也做了一个简单的发言,因为展出时间正值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也就是世界读书日,所以特意放了十几张与读书有关的照片。

IMG_9047_副本 IMG_9053_副本

 

开幕式后,我给伊朗驻华使馆的客人做导引,介绍了当时在伊朗的情形。

IMG_9170_副本
与读书有关的照片,我曾经在微信号中发过一些,请点击这里

我的一个朋友做了一个宣传视频,请点击这里

http://v.qq.com/boke/page/f/p/z/f0194x7wnpz.html

附上我写的展览前言

悠悠波斯 浓浓伊朗——伊朗摄影展

 

伊朗高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世界的中介地区,古代东西方民族的迁徙与融合、征伐与侵略大多经伊朗得以实现。由此,伊朗民族文化和文明精华对整个世界影响极大,巴比伦文明和希腊文明对亚洲中西部影响通过伊朗而实现,基督教在亚洲的传播深深受惠于伊朗的基督教徒,伊朗文化同时又影响了基督教的某些宗教仪式。伊朗文学和语言丰富和发展了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明的主要学术贡献也得益于有着悠久学术传统的伊朗人。

从2500多年前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始,到2200年前的安息王朝打通了从罗马到中国的丝绸之路;自1000多年前阿拔斯王朝对于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的影响,至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成立,伊朗大多处于世界的焦点位置。近年来,中东地区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让政教合一的伊朗显得更加神秘。

2015年,伊朗历1394年,我作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员,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圭臬,拜访古老波斯及现代伊斯兰伊朗,通过探古寻今,妄痴于钩沉索隐、追本穷源于波斯文明,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之一二,暂借途中所记图片,徒留摄影票友视觉,以供诸君鉴评。

行走中欧:序

今天(2014年11月9日)是推倒柏林墙25周年,我想在这个日子开始写我的中欧游记应该是挺合适的。

今年夏天,我去了地理位置上的中欧四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其中后三个国家在20多年前却是我们眼中的东欧国家。从东欧到新中欧,从共产党专制到民主化,这些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吸引我造访这些地方的最大原因。

我在捷克的一个几百年的图书馆里,问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如果看待东欧时期的捷克,他回答幸亏我没有经历过那段时期;我在薛飞的书中知道现在的匈牙利人是如何得不喜欢俄罗斯人;我在2014年8月20日的夜晚从布达佩斯坐上了前去布拉格的火车,1968年的那一夜,苏联侵入了布拉格,21日占领布拉格,布拉格之春遭遇寒冬。我打开Facebook,捷克的一个官方旅游ID发了一个消息,让民众勿忘历史。

当我21日早上迎着细雨在布拉格的街上走着,她阴郁的气质好像在倾诉46年前的国耻。对我这样的匆匆过客来说,这显然并没有扫我的兴。就像帅气、阴郁又有内涵的卡夫卡这样的文学青年吸引了大量的女性崇拜者一样,我对布拉格的预想可能就是这样。

柏林墙的建造和倒塌都与原苏联有关,卡夫卡的文学作品在捷克的影响也非一番风顺,且直接被原苏联的专制所限。他的作品两次遭禁:一是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成为了原苏联的附庸,集体主义者批判他的作品是“美观而颓废的现代主义”;二是由于布拉格之春的失败,他的作品也不容于被原苏联所控制的当局。

真正让卡夫卡重新影响捷克,是在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后的新中欧环境下,二十多年过去了,布拉格成为了一座处处都是卡夫卡的城市,就像没有了高迪建筑的巴塞罗那就不是现在的巴塞罗那一样。

卡夫卡没有经历过苏联集体主义和共产思维的影响,但他却像一位先知一样,用荒诞的手法描述了专制体制下的自我沦陷(《变形记》,这就像沉默的大多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个体信念的选择(《饥饿艺术家》,我可以活下去,但我无法生存),帝国的专制、百姓的愚昧(他以中国人身份写的短篇小说《中国长城建造时》)等。

写中欧,不能不说以前的东欧;写捷克,不能不提卡夫卡。此篇为序,第一篇从卡夫卡博物馆出发。

他在小说中以中国人自居,他在现实中喜欢老子哲学,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Mariah Carey北京工人体育场演唱会

10月10日去看了Mariah Carey北京工人体育场演唱会。

1 这是我最喜欢的女歌手。如果说最喜欢的是哪个男歌手,Bob Dylan、 MJ、Beatles还是崔健、罗大佑、李宗盛?我还真不好说,但Mariah Carey则在我心目中是女歌手中的No.1,就像她一张《独一无二》的专辑名字一样。我有她几乎所有的专辑,最贵的是96年买的《Music Box》,110元,后来我还对我的CD进行了编号,这张专辑虽不是我买的第一张CD,但却是排号第一位。这张1993年发行的专辑,她包办了除Without you外所有的词曲创作,里面包括了包括Hero等多首当时流行单曲。

2 当晚的压轴曲目便是Hero,现场大屏幕用黑白影像播放了一张又一张的人像,曼德拉、甘地、乔布斯、梦露……。她在很早以前的演唱会上曾经说她在20出头写了Hero这首歌,但在那时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歌,是受人之约,一个电影构思的故事。对她来说,重要的不是她喜不喜欢,而是她唱了一遍一遍后,很多人对她说谢谢她写了这首歌,因为它救了自己的命,或者妻子、父亲、姐妹的命。有时,她本人也会向这首歌求助。

3 我是95年第一次听她的歌,听的第一首歌便是北京演唱会开场曲Fantasy。这首歌收录自她的Daydream专辑,这张专辑里还有一首我反复听过多遍的One sweet day(一首连续16周冠军纪录的单曲),是和Boyz II Men一起唱的。有次美国演唱会,她邀请Boyz II Men一起演唱这首歌时,有位男歌迷眼中含泪,拿着电话,也许是向他有过共同印记的朋友表达什么,因为我也曾经这么干过。

4 她的演唱会表现力非常棒,团队也是一流。她偏爱与黑人艺术家合作,无论是写歌、合唱还是现场的乐队、伴唱和舞蹈演员。连老公都是黑人。我还记得在90年末期在西单印象大世界第一次看用LD放的Mariah Carey演唱会的激动心情,特别是现场那两位体重超过200斤的黑人女伴唱歌手。

5 这次北京演唱会,她换了让人数不清楚的衣服,但没有以前的三点式。不过这位身材略胖的美妞这次还是走光了。

6 我没有提前买票,是因为我知道她已不当红,肯定能够买到低价票。不过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在开场前半小时就能以100元买到了580元的票。开场后,大约坐了一半的观众。在北京重度雾霾中,她虽正常表现,但我总觉得不太过瘾,也许是没有坐满的观众,也许是让人窒息的空气,也许是我并不喜欢体育场的演出。

7 在买黄牛票时,我故意装作不知道她是谁,黄牛大哥说这个歌手当年可牛逼了,堪比现在的艾薇儿。唉,这不就是拿杨臣刚来比较崔健嘛。

8 北京雾霾中,有些心疼她,看来是真爱。

《拥书权拜小诸侯》的一点说明和序

在2014年4月,《拥书权拜小诸侯——图书馆馆长访谈录》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这是我任《数字图书馆论坛》执行主编时,为刊物所写的馆长访谈集结而成。

我一直对于白纸黑字有敬畏感,即使在信息泛滥的今天。由于本书稿已经在刊物上分期出版过,所以我对于文字的差错率还是很有信心。但拿到书后,当目前为止发现了两处使我有些郁闷的错误:

一处是第104页“您的77级同班同学力求同在2012年7月……”,应为“您的77级同班同学利求同在2012年7月……”。翻看我的原稿和之前的刊物出版稿,都没有出现错误。我猜想是出版社纠错软件出的问题,将“利求同在”改为“力求同在”;

另一处是第249页我写的跋中落款“2014年2月于北京大学燕圆”,应为“2014年2月于北京大学燕园”。我提交的原稿中为“北京大学三院”,编辑认为三院会有歧义,我也认同,并电话中说明改为“北京大学燕园”,但却最后变成了“北京大学燕圆”。

我很纠结于这两处错误,一是因为将人名写错,二是将地名写错。如果有朋友看书时还发现有如此错误,请告知,谢谢先。

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兹恒教授为本书写序,今秋,我将再入师门,攻读博士研究生。

此序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编辑做了一点删减,现附上全文:

《拥书权拜小诸侯》序

当我拿到顾晓光交给我的书稿,并让我为该书作序时,我很感慨。晓光作为《数字图书馆论坛》的执行主编,我知道这是他的工作,但又不完全是他的工作。如果仅仅为了工作,他不需要做那么多功课,亲自去采访那么多内容。应该说,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文化责任所在。

记得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过,当历史的尘埃消散以后,能够使我们名垂青史的,不是政治上的胜利,不是战争的胜利,而是对人类精神的贡献。回首人类文明发展史,无论是哪个国家或哪个民族,所创造的思想文化成果,其凝聚的精神力量和散发的精神魅力,已形成一座座历史标致性的东西,永远矗立在历史长河中,为人类所共有。而图书馆作为文化繁荣和发展的一个缩影,正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链条和平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图书馆办好了,就等于举起了一面文化的大旗。谁是举旗人?毫无疑问,一定是图书馆馆长。图书馆馆长是图书馆的管理者,爱岗敬业、躬行践履、乐于奉献是其必需的修养。作为图书馆的掌门人,图书馆馆长又是图书馆的灵魂,他们的学识、眼光、胸襟和对图书馆工作爱之、乐之、好之的思想境界,不仅能够被读者感受到,也能够被同行体会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我国文化事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图书馆界成长起来了一批有胆识、有理想、有创新、有作为的图书馆馆长,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新时期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领军人物。从2012年开始,晓光开始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程”,采访这些处于中国各类有代表性的图书馆领导位置,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图书馆馆长。本书所收录的馆长访谈, 包括了吴建中、葛剑雄、朱强、陈昭珍、李东来、吴晞等,他们每个人都是中国图书馆界的风云人物,他们所创新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本身就是一本图书馆工作大全。

很多人想要了解这些馆长们是如何成功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的改革遇到过哪些困难,但馆长们都那么谦虚,不愿过多地展示自己,使得平常人很难获得全面的信息。而晓光与馆长之间的这种访谈则是一种良性互动与人文共识的完美结合。他通过近距离对话中国图书馆界的世纪名宿,触摸一个时代最真实睿智的体温和呼吸,为我们展示了这些榜样馆长们有血有肉的真实世界,即使是图书馆学界外的读者,也能够通过这些访谈进一步加深对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理解。

晓光以自己的真诚与纯粹,使一个个代表性的图书馆向读者展示出了它们的丰厚与深邃;也让读者能够从一位位杰出馆长宠辱不惊的人格魅力和真切风趣的性情记忆中,回溯时代变迁与思想脉动的悲喜浮沉。他所写出的文字,或灿烂,或淡泊,但交流碰撞的现场感有如老朋友在娓娓絮谈。晓光是幸运的,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得到与各位馆长深度对话的机会,转而把丰富邃密的珍贵对话演绎为可资留档的扎实文本。当我读到书中《拥书权拜小诸侯》的时候,已经对晓光的“幸运在场”心向神往,恨不得取而代之以达“借光掠美”的一己之私。

本书集中展现了一篇篇精彩机敏的对话,各位图书馆馆长那种沉静与隐忍的人格星辉于我们如精神粮仓,需要悉心看护,相信对很多读者来说,也是一种悠长的期冀和关照。就此而言,能够为这本书作序,我同样要感恩这种“职业幸运”,不仅仅是因为我曾经是晓光读研究生时的导师。我希望这本书可以打开一扇窗户,是针对读者的,了解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窗户。让我们听听图书馆馆长如何说,不要想当然。

这本书开了一个好头。

刘兹恒 /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行走尼泊尔(八):初识加德满都

一进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这里的市容比我想象的要差。虽然我去过几个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感觉这个首都是最脏乱的。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心情,因为这并不是我所在乎的,而且此行的目的不是当他们的城管,而是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徒步ABC大环线。

但有一点是我有些不太满意的,那就是作为首都的加德满都竟然经常停电,虽然宾馆大多有用于照明的电源,但对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充电很不方便。

我们住在泰米尔区,这是一个背包客聚集的地方,等找到一个看上去还过得去的宾馆后,已近黄昏,我们就在市区闲逛起来。满街的户外用品店里有着比中国价格低很多的商品,用琳琅满目形容实不过分。我们甚至说,只要穿一双徒步的鞋来到这里,其他的户外装备都可以在这里采购。

不过,这里的假货也不少,尼泊尔人民尤其喜欢North Face,市场占有率几乎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绿军装在中国的情形一样。

我们团队中的熊二在行前就了解到在嘉麟阁换钱最为实惠,我们拍马杀到,发现果真不错,并且在这个老潘开的中餐馆用餐,品尝了Everest啤酒。听说啤酒国家垄断,所以价格很贵,非一般人民能够消费得起。

夜色中的加德满都,由于陌生显得亲切。而由于第二天的世界文化遗产之旅和我在回国前,在加德满都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对这个城市有了更深的感情。

行走尼泊尔(七):浅见尼泊尔

我写游记的一个特点是前戏较长,所以如果想了解ABC大环线的驴友请再耐心等一下。

简单介绍一下我对尼泊尔的了解:

1 这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度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太可能经济富裕,当然这可能不是主要的原因,内陆国家,几乎没有平原而造成的道路不畅,全球化的影响较小,民族气质、近年来的内战等方面都是经济落后的原因。

虽然贫穷,但却没有经济的压力,这是我在博卡拉的一家四川饭馆吃饭时,一位华人店主告诉我们的。他说尼泊尔对比北京,有三大优势,一是环境,二是言论自由,三是经济没有压力。前两个好理解,但经济没有压力却让我们这些住着几百万元蜗居的人有些不理解。可是,当你在尼泊尔走几天,也许就会明白其中原因。这和他们的民族性有些关系。

2 这是一个有景色的国家。尼泊尔的景色不用多说了,我前面已经贴过不少图了。全世界超过8000米的14座山中,尼泊尔就占了10座。由于我们此行只是单一的大环线,所以像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的景点都没有去,虽是遗憾,但却对此留有更多的期待。

3 这是一个有历史的国家。
2500多年前,佛祖乔达摩•悉达多就诞生在尼泊尔蓝毗尼,此后印度阿育王将佛教带到尼泊尔。我们在加德满都一天就逛了5个世界文化遗产,可惜的是走马观花,并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

4 这是一个印度教文化为主流的国家。

尼泊尔人几乎全民信教,主要有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由于伊斯兰教的比例小而外来游玩的游客很多,有人戏称尼泊尔三大宗教为印度教、佛教和旅游教。印度教人口占尼泊尔人口的大多数,好莱坞女星Uma Thurman的姓Thurman就是印度教女神帕尔瓦蒂的化身。最为可贵的是,他们宗教间的冲突几乎没有,且政治和宗教分离。

5 这是一个离现代文明较远的国家。

现代文明是一个中性词,让人欢喜让人忧。由于尼泊尔从1950年才打开国门,地处内陆,所以他们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没有像中国这么大。

一下飞机,在尼泊尔的机场就看到这样的宣传语:Nepal opened it’s borders to the world only in 1950.意思是它从1950年才开始打开国门,而且它从来没有别国殖民过,这也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同样出现在机场的宣传语:Nepal’s sovereignty was never in the hands of foreigners.

它打开国门和外国人去徒步几乎是同时的,甚至可以说徒步者踏开了尼泊尔的国门。1950年,Bill Tilman成为首位徒步前往珠峰大本营的外国人。

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得尼泊尔在发展中会加大建设,不可避免地与游者内心中的尼泊尔会发生冲突,而这在我们徒步过程中已经看到了。ABC大环线上,已经有中国工程队进行施工建设,这也许是中国援外的项目。

行走尼泊尔(六):行前准备

先介绍一下我们这个团队,一共八人,四位北大教职工,四位学生。年龄最大的五十岁,最小的90后,其中有两位是体教部的老师,他们是北大山鹰社的教练,登过6000多米雪山的强驴。因为有他们相伴,我对此行信心满满。

叫主结束行程后对每个人做了总结:

王Sir(50岁,信管系老师)——内心很强大的长者,喜欢在路上和自助背包旅游(在遇到协会之前),有一个大容量的心态,学习力很强,融合性强,属于团队的精神领袖。
表哥(本人)——如王Sir一样痴迷于摄影,有梦想又理性,意志力强,会享受生活,能忍受较大的痛苦,是一个时尚的网络达人,团队中的话语者。
熊大(副领队)—–被我们尊称为贵族,胃口好、饭量大,有气质,优雅,心细,会照顾自己和他人,需要再主动积极些,有能力胜任副领队或领队,话语不错,属于实力派。
嫩翔(光华MBA)—–理性、刚韧、有意志力,对政治话题较敏感,户外运动起点不高,但学习力强,内心很强大,醉酒后喜欢说教,是个一身鸟衣的装备控。
熊二(本科生)——一个酷爱户外,有周游世界梦想的天真孩子,在单纯和老成之间左右摇摆,整体倾向于简单淳朴,无私奉献精神强,很靠谱的好伙伴,但这次因身体原因,遗憾无比,但肯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据说是蠢蠢欲动的感情空白男。
小巳(考古研究生)——一个灵活而有分寸的北京孩子,有梦想,又踏实能干,做财务工作认真有条理,因身体原因未能登顶,但抉择面前表现的团队精神和灵活性令人佩服,是一个灵光小子。
金左(新传研究生)——言语多,走路的脚功也很强,不分高低海拔的能说能走,与你沟通和公关的能力很强,融入性和趋同能力强,不可多得的人才,重情义,是个天真的浪漫派,送外号话痨。
叫主(领队)—-理性、感性、专业、果断,统筹能力强,尊称为叫主。

我们这次出行是为了北大教职工户外协会探路,所以人员不算多,以往的协会活动,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经过这次ABC大环线探路,我们一致的结论是ABC大环线不适合一般驴友的大规模活动,最好是强驴小团队。一个人去也不建议,后面再说。

由于我们八位基本都有户外经历,而且都是北大人,而且大多互相都认识,所以只用几顿行前的饭就已经很熟悉了。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的分工,并且进行了适度的拉练,以保证体力。

为了没有上过高原的队友,领队叫主还组织大家到北京体育大学进行了5000米的低压氧舱进行适应训练。

应该说行前的准备几乎是完美的,这保障了我们此次在暴风雪后的登顶。以下是领队给我的准备清单:

安娜普尔纳大环线准备清单
衣着类 数量 备注
太阳帽 1 不带会爆皮
保暖帽 1 过垭口很需要
太阳镜 1
头巾(抓绒围巾) 1 也可用来防晒
排汗内衣裤 3 必须
T恤 2 马来西亚用
速干衣 1 低海拔使用
抓绒衣/羊毛毛衣 1-2 保暖中层
羽绒服 1 保暖层
冲锋衣 1 抗风
薄手套 1 防晒
厚手套 1 垭口较冷
排汗内裤 5 可备份几条一次性的
速干裤 1
绒裤 1
软壳裤/冲锋裤 2
袜子 5 有薄有厚
高帮防水徒步鞋子 1
拖鞋 1 到旅馆换上舒服
个人装备
小背包 1 30升左右
大背包 1 60升左右
羽绒睡袋 1 零下10度比较好
手杖 2 上山下山作用巨大
头灯 1 外加2份备用电池
瑞士军刀 1
一次性雨衣 2
雪套 1
简易冰抓 1
日用品
洗漱用品 1
防晒霜 1
保温水壶 1
现金 若干 山里没有ATM
手机 1
充电器 1
榨菜、老干妈等 若干
个人药品 若干 个人有针对性准备
证件类
护照 1
护照复印件 3 办各种证件
照片 3 2寸

走之前的几天,我到叫主的办公室,他正在整理所需药物,他不但是领队,而且兼做队医,而在这方面他确实在行。我看到他准备的药物时,着实吓我一跳,我说怎么拿这么多药?事实证明,这些药物大多都用上了。

安娜普尔纳大环线药物清单
感冒消炎去火类:1、板蓝根:清热、解毒,有抗病毒作用,主要用于感昌、上呼吸道感染和咽炎,露营泡来喝,预防感冒。2、阿司匹林肠溶片:解热镇痛,即退烧。 用量: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3、芬必得:用于普通感冒,具有镇痛作用,主要是缓解头部疼痛和发烧。4、牛黄解毒片:去火消炎5、头孢:消炎二、消化腹泻类:6、吗丁啉:增强胃动力。7、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可开胃。可以咀嚼。 用量:一次3片,一日3次。 8、藿香正气胶囊:缓解腹胀呕吐。也可用于中暑等。 9、诺氟沙星:止泻。腹泻时服用沙星类药物可防止感染,但不可过量。10、蒙脱石散:应付腹泻,尤其是高原腹泻三、高反类11、心脑欣丸:高反是缓解头痛和因缺氧红细胞增加症。12、阿司匹林:大剂量类型,去痛,舒张脑部血管13、芬必得:去痛,舒张脑部血管。14、呋塞米地塞米松:利尿剂,缓解各种水肿。15、泼尼松:高原应急性呼吸系统、哮喘、呼吸急促等。16、氨茶碱:缓解肺部高原反应。17、镇定片:应对失眠和神经类反应。18、速效救心丸:行气活血、用于心绞痛等心脏不适。四、伤科类19、云南白药粉:用于止血 20、云南白药喷雾剂:活血消肿止痛,24小时内使用,冷敷作用,严重时需用保险液。21、正红花油:活血 ,24小时以后使用 22、冻伤膏:治冻伤,视情况按说明使用 23、贴膏:活血舒络,或处理未破的水泡。24、创可贴、唇膏25、手术类:碘伏、消毒、棉签、纱布、胶带、绷带、剪刀、针、止血带、急救包。五、过敏类26、晕车药:用于晕车等27、息斯敏:皮肤过敏,瘙痒、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28、西替利秦分散片:皮肤过敏类。六、测试仪类29、血氧饱和测试仪:测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在2200米以上每天要测量不少于3次。30、体温计 :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记录。七、营养类31、维生素C、维生素B等

我也给每个人买了一公斤士力架,由于沿途的饭菜比想象中要好不少,所以士力架带多了,以至于我现在看到士力架就有点犯恶心。

行走尼泊尔(四):雪山美景

由于冬季会碰上大雪,而无法登顶5416米的垭口,一般驴友都会选择春秋两季进行。

我们在高校的只能选择长假期,这也是很无奈的选择。夏天由于雨水多,会使徒步更加困难。而寒假至少要比暑假好一些。我们在行进的前几天并没有碰上雪,大家都很高兴。而我们到了4000米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暴雪弄得不知所措,这时候我才体会到什么是大雪封山。被困一天,直到晚上我们才决定我们还是要尝试登顶,这个决定看似冒险,但因为有两位北大山鹰社的教练,使得我们信心十足。

结果很好,我们来到了5416米的垭口。

两位山鹰社老师说,我们这次的徒步真是赚了,要知道他们山鹰社登雪山要花很多钱,我们算是省了雪山的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