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图书馆“明星”八卦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是关于美国国会图书馆(LC)中文部的人事纷争。由于这篇文章所涉及的人物我大都认识,所以读这篇文章就象读明星八卦一样新鲜。
    李华伟先生在中国图书馆界声名显赫,但为人却极为谦和,待人真诚,学术和管理水平在美国图书馆界华人中首屈一指。几年前,我曾经给他发信求助一件事情,华伟先生还将我不太灵光的英文做了修改后转发给其他人寻求解决,这让我感激万分。现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与华伟先生非常相像。
    王冀先生的性格与华伟先生出入较大,敢说敢言,些许是因为名人之后吧。我几年前在北京见到他时,张学良刚刚仙逝,他拿出了他与张学良合影的照片,并向我讲了一些他与张学良的往事。但言语中没有任何遗憾和哀愁,70多岁的王冀没有多愁善感,属于肚量很大的人,拿的起放的下。
    Winston Tabb先生只有一面之缘,没有给我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2002年,当我参与筹备数字图书馆国际研讨会时,Mr.Tabb是会议的主旨发言人之一,当时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副馆长。
    离开了自己工作的图书馆已经有两年多,但却和以前的同事、朋友经常联系。我的韶华覆盖在这片土地上,我热爱这片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美國會圖書館中文部的紛爭
一般的觀感是中國人好鬥成性,特別是內鬥,上一世紀一半葉中國人因避秦火來美的日多,最初多托庇於美國人之下,求個溫飽而已,即使是大名鼎鼎的胡適先生,也不過在普林斯頓大學的葛斯特圖書館,當個curator(一般譯為館長,但實際是行政負責人)而已。
前台灣省主席吳國楨與蔣氏父子失和後,流寓美國,只能到南方並不知名的薩凡那大學當名教授鬱鬱以終。
六十年代以後,自從一九六五年美國新移民法實施後,中國每年有二萬名的移民配額,來美的中國人日眾,而早期自台灣來的留學生已學成,漸漸打入美國主流社會及政府機構,於是中國人在美國社會的紛爭日多,即以教中文這一行來說,應算是清高的了,可是美國人學中文的越多,教中文的人彼此之間的傾軋和詆毀也就越多。
美國之音廣播電台有個不小的中文部,主任永遠是美國人多,下面的中國人爭相巴結或告洋狀的事也就層出不窮,一度成為笑柄。此一風氣即使在歷史悠久,以學術為重的美國會圖書館中文部內也不能免。
美國會圖書館蒐藏中文書籍始於清朝的皇帝同治(一六六九年)贈書美國。中文部正式成立於一九二八年,已快八十年了。中文部的首任主任是曾在山西傳教的恆慕義(雷根時的美駐華大使恆安石為其子),恆氏擔任主任長達二十七年,貢獻很大,恆氏之後,中文部主任除美人畢爾外,均由中國人擔任,其中以王冀博士的任期最長,到前年他退休時,只差一年就滿五十年了。
王冀在中文部主任任期內,爭議也是最大。到了後期,中文部的兩位女將竟聯名控告王冀,好在王冀退休後,此一訴訟已不了了之。不過告狀的居蜜博士似乎餘怒未息,最近在華府的中文報刊上,以不點名的方式批了王冀,指控王「專制」,導致中文部在國會圖書館內由盛而衰。居蜜說,她在王冀的壓制下,在中文部任職二十七年,竟不得升遷。王冀則認為居蜜告她,根本是無妄之災。
王、居均是家世顯赫,大有來頭的人物。王的父親王樹常早年留學日本習軍事,和蔣介石、張群先後同學,歸國後追隨張作霖大帥,是東北軍的耆宿,曾任河北省主席。居蜜的祖父是居正,國民黨元老,與蔣介石角逐過中華民國總統的寶座。
王冀退休後,中文部改組,現隸屬於亞洲部的中蒙文組,實際上國會圖書館的中文部已名亡實存,王冀對一度獨領風騷的中文部被取消,感到痛心疾首,並遷怒亞洲部主任李華偉博士,和把李找到國會圖書館前副館長泰博(Winston Tabb)。李和泰是好友,泰找李的目的就是要李大力整頓亞洲部,特別是中文組,而王冀和泰博是死對頭,多年形同水火。
李有泰博的尚方寶劍,自是大刀闊斧的去做,於是中文組併入亞洲部,王冀的多年冤家對頭居蜜被提拔為服務組組長,另一和王冀有隙的盧雪鄉女士也升為蒐藏組組長,居升官後,自是對李華偉心存感激,故公開為文稱頌李是美國圖書館界的頂尖人士,有guru(聖人)之譽。王冀則公開批評李完全不懂中國事物,把大好的中文部毀於一旦。誰是誰非,目前尚難有定論,假以時日,應可分曉。
時代在變,中文部也得與時俱進,可是在「進」的過程中,把從前的歷史割斷,甚至煙沒,那就難免招致物議了。這也無怪王冀老是念念不忘當年中文部的訪客包括東條英磯(日本頭號戰犯,戰後自殺於獄中)、宋子文、孔祥熙等顯赫人物在內,在簽名簿上留下了他們的大名。但歷史只是一種情懷,現實則必須正視面對,美國會圖書館中文部的紛擾亦應如是觀。
Source: 蕃薯藤新聞 (感謝姜義臺先生提供)
http://www.wretch.cc/blog/libnews&article_id=3770982 Li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