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想对刚入门的投稿者说几句话,也就是年轻一点的作者。以下语言不登大雅之堂,希望有一点参考价值。
1
一稿多投不是罪,一稿多发悔难追。由于学术期刊的审稿时间较长,一稿多投的出现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作为编辑,认为这个也很正常(理论上说不正常),不用有什么学术道德感的忏悔什么的。其实我所服役的期刊社由于是新刊,所以出现过很多次的用稿被告知自行退稿,是因为大刊已经采用,我从来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都不容易,期刊的编辑应该宽容一些。但是有两点忌讳需要提醒:一是不要一稿多发,白纸黑字出版后,真是后果自负,甚至会影响你的学术晋级和口碑,二是一稿多投的时候,你们多费点劲,不要一封电子邮件就解决几十家期刊,这样让我们做编辑的人很不舒服,我们就碰到过一封投稿信透过10多家期刊社的情况。
2
投稿规范点,不会花你太多力气,但是给编辑的感觉就不一样。即使一稿多投,也要按照每个编辑部的用稿格式进行规范化的校正,让编辑收到稿件后感觉你是很认真地在做文章。同时,也是在比较熟悉刊物的情况下给编辑留一个好印象。还有一些作者,基本上一招鲜,发出N多封平信(由于现在很多编辑部都只接受平信),然后守株待兔。像我们期刊早就已经使用系统投稿了,有时还能收到平信投稿,还不注明电子邮件,联系起来都困难。
3
禁止打包。有时候会收到一个作者发过几篇投稿文章来,甚至超过5篇,基本上这样的稿件不会采用,不用解释什么原因了。我还碰到过一个人拿来一堆文章让我们挑,不知道这是考验编辑的智商还是本身自己就有智障。
4
参考文献很重要。对于编辑的第一印象甚至比论文本身的质量还要重要。比如对于半衰期段的学科或者主题,如果用年代较早的文献多,录用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再比如对西方学科发展的介绍和分析,如果没有相关的外文文献,也会给人以嚼剩饭的感觉,至少是认为你没有最起码的深入调查;又比如有时编辑还会抽查参考文献的原文,如果造假,基本上可以否掉这篇稿件。
总之说来,对于刚迈入专业门口的人来说,不管文章质量高低与否,最起码要干干净净,做到对于专业领域的崇敬,对于专业编辑的尊重,还有不要忘记一个词:对症下药。怎么下药,包租公讲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