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老饕漫笔》(三联出版),作者赵珩摭拾他近五十年饮馔的记忆,为我们描述了他行吟华夏的美食体会,其中不乏饕餮大餐,也不遗陋巷小点。
从言语中可以看出,作者赵珩出身于大户人家,有幸与很多文化名人觥筹交错,而且走南闯北去了不少地方,由此也吃到了很多我们平常人家未曾品尝甚至知晓的菜品。作为一个吃粗茶淡饭长大的人来说,读这本书犹如望梅止渴,我用了两口气,流了两排哈喇子迅速地将此书读完。
口腹之欲,人皆有之。饮食男女们大大小小都有自己的体会,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之深厚的文学功底将中华饮食的丰富与差异跃然纸上。作者请著名学者朱家溍作序,朱老还对书稿的一部分谬误做了指正,使序言不留于夸夸其谈,大唱赞歌,从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很多书稿中没有的信息,很是过瘾。
朱老为本书挑了错,我也想挑一出错误。
作者在谈到鸭子的时候,提到了便宜坊和全聚德,介绍他们都创办于清末(P91),此言有误。便宜坊应在明朝永乐年间创立,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它是焖炉烤制烤鸭,后来的全聚德是挂炉烤制。建国后,政府对全聚德比较重视,国宴都使用他们的烤鸭,越来越被食客所重视,并创立了很好的口碑。但便宜坊恰恰相反,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便宜坊几乎无人问津,经过进行管理改革,这几年的便宜坊已经开始恢复元气,并在这一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增开了几家分店。据我所知,目前北京有四家烤鸭店最为有名,除了便宜坊和全聚德,还有九花山和大董烤鸭店。据说九花山的烤鸭师傅是从全聚德出来的,所以菜品的样式和口味与全聚德很相像,我自己的感觉是口味几乎一样,价格也相差不多,客源同样源源不断。大董在北京市场的名气不小,但我没有去过,无法评论。
对于鸭子,我最喜欢吃的是烤鸭,其次就是南京的盐水鸭,其他吃过的鸭子烧制方法我都不喜欢,因为比较腻。烤鸭虽腻,但由于有酱、葱和黄瓜等辅料,所以在口感上并未感觉多少。盐水鸭的做法不清楚,但肥腻的感觉并不多,稍有不足的是不同的店面作出的盐水鸭的咸度有较大的不同,而这点烤鸭完全能够规避。
食色性也,一谈色容易让人觉得很黄很暴力,但谈食就踏实多了。由于很喜欢一位高山流水先生的饮食博文,所以就附和一下,不同的是他/她亲身实践,我是纸上谈兵。用专业术语来说,他是技术酒徒,我是人文烟鬼,应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