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年一度的考研又开始了。新闻里报道说今年的考研人数出现了较大的回落,一家媒体分析的理由是就业的压力导致了考研不再热门,想当年全民考研的时候也是这个理由。当然,此就业压力非彼就业压力了,媒体的分析也是很有道理的,当年本科生让研究生挤得没饭吃,现在本科生在一定程度让催肥的研究生很尴尬。与其说文凭很重要,不如说有水平的文凭才重要。
我在国家图书馆考研的时候,就抱定了非北大不上的决心,现在我也搞不清我为什么会有这么拽的想法。已经过去好几年,记忆却从没有逝去。但有的记忆也许是自己主观的臆想,但大多是客观那锈斑的雕刻。
我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曾经问过当时在国图开会的吴慰慈老师北大考研的一些简单情况。吴老师很和蔼地与我介绍了一番,并说录取比例很低,甚至是十比一,顿觉自己有些不切实际。以后,在北大课间休息的时候,吴老师请我们抽烟聊天的时候,他肯定已经忘记我这个当年对他心存感激和轻不言弃的后学和晚辈了。
当时,我住在国图的单身宿舍。宿舍的五层有一间自习室,里面经常坐满了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同事。从自习室中走出了很多像我这样的逃兵,有的远在国外,有的逃离北京,当然还有我这样混在北京的打工仔。在这些人中,如果有君能够出人头地,留名青史的话,这间斗室也许还是很值得纪念的。值得纪念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房间已经不是自习室了,因为连单身宿舍都没有了,这正是应了那句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曾经在这个自习室复习考研,当时还有几位同事也在考研,大家结成了亲密战友,互相学习,互相鼓劲,在一个很枯燥的环境下有了很多的快乐。我还记得小乔MM并不考研,但给我们做的美食相当可口,如同大战来临时,革命群众为战士送米送粮。小乔MM现在也已经北大MPA毕业了,想来真是厉害。里面的一位战友现在也已经是国图的中层干部了,还有一位在读硕士也顺利毕业,我慢慢发现,世上的事情,肯做总会有收获。
考试是成长的一种形式,尽管考试制度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完善,但年轻人通过考试历练自己的心路,不管结局如何,过程的体验会让人受益匪浅。我曾经失败过,可是我觉得那是成功道路上最美好的插曲。有位北大学弟和我说,对进入北大的骄傲和喜悦只在踏入北大校门的那一刻,一切从新开始。其实,生活是很无趣的,只有一次次失败与成功的较量才会使得它丰富,同时生活又是有趣的,它在与对未来的未知,让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在我失败和成功的路上,有很多人会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这也许是我内心最大的收获。我感谢他们!
我在国图已经逝去的自习室